规范语言文字 推进信息化进程
2011-10-26 00:00
|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09
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共产党人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制定了“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及其信息处理的主管部门,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根据时代特点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信息化的进程作出贡献,为学校和社会的信息化教育作出贡献。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是个广义的概念,其载体有语言文字、声音(指非语言的声音)、图像等等,但毫无疑问语言文字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这是因为:第一,声音、图像只能记录直观信息,语言文字可以记录各种信息,而且声音、图像的信息只有转化为语言文字信息,才能被真正获取;第二,语言文字记录信息方便快捷,只需必要的“生理设备”和书写工具;第三,历史上人类已经用语言文字存储了浩如烟诲的信息,今后仍然会用语言文字存储无法计量的信息,当代所谓“信息爆炸”,主要是用语言文字存储的信息的“爆炸”。
正因语言文字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信息处理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语言文字;对语言文字的处理水平,也就代表着信息化的水平。运用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处理;第二,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处理。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处理,都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因此,为保证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顺利进行,除了相关的各种技术之外,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首先有赖于一系列语言文字及其在方方面面运用的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与推行,是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如果说语言文字工作过去主要是服务于社会的文化与教育,那么,今天又有了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及时地给以足够的重视,不加大工作的力度,语言文字问题将成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瓶颈”。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语言文字工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一系列重要的语言文字规范,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在新时期及时地提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战略目标,为我国信息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10月31日,江泽民主席签发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为保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顺利实施,根据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快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
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思路是:政府宏观指导,社会科研支撑,严格审定结项,及时维护更新。具体的操作办法是:首先从学理上建立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理想系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轻重缓急制定规范、标准建设的操作性计划;面向社会立项进行研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进行建设。注意建章立制和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保证规范、标准建设的科学性。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够用、基本管用”,从语言文字规范方面保证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