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试,家长怎么办
2012-5-27 00:00
|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96
孩子应试,家长怎么办
“望子成龙”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的确,身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能出人头地呢?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现行政策背景下,孩子要想有美好的未来,通过读书考上“所名牌大学是他们成功的最捷之径。可是,在当前形势下,并不是每一个学子想上哪所大学就上哪所大学,他们能不能乘上这辆驶向成功的快车,关键还在高考这决定性的一举。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前途,因而考试特别是高考就成了学生、家长、老师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那么,当你的孩子要参加考试时,作为家长的你又该怎么办呢?
一、了解高中生的考试心理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和顺利地通过考试,是关系你孩子身心健康的大事。所谓考试心理是指在考试活动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考试心理活动的规律已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考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包括的内容很丰富,作为家长可以了解以下两个方面。
1.高中生考试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心理学家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高中生中考试心理发展水平属于优等者只占总人数的0.5%,绝大多数高中生考试心理发展水平属于良或差。整体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动机。经常乐于参加考试的高一、高二学生占15%,高三占25%。这一方面说明大多数高中生考试动机有不端正的一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弊端,使高中生产生厌考情绪,不过这是我们没法改变的。
(2)考前的心理准备。要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关键是充分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搞好复习巩固。可是在高中生中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功课的人以及重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的人和复习时能抓住重点的人所占的比例都很小,而不重视及时复习,不按复习规律办事,没有复习计划顾此失彼,复习效果差的则占了较大的比例。这足以说明高中生考前的心理准备是不充分、不完善的。
(3)考试心理。搞好平时学习,是考试成功的基础,但是,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压力太大,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过多地考虑考试结果,担心考不好家长会怎么说,老师、同学会怎么看,听到同学翻卷子的声音就认为别人做得比自己快比自己好,于是情绪受影响等等。使得有些学生考前充分准备,却考不出好成绩,这就与他们考试时的心理有关。
(4)考试后的心理。发下考卷后,许多同学只关心分数,不注意改错,注意及时改错者为数不多。对考错的地方大多数同学不注意重新学习。这说明许多高中生不明白考试的目的和意义。其实考错的地方,正是自己没掌握的地方。不改正错误,不重新学习,错误就成为继续学习的障碍。大多数高中生还不善于从考试错误中总结学习方法的失误,提高其元认知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由考试评价情景所引起的焦虑。考试焦虑高的人往往把考试机为对个人的威胁,因而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高中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特别是高考时,常易产生焦虑现象。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不畅,并伴随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这种身心变化,影响考试成绩。这种心理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会出现坐立不安,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睡眠失常等,影响身心健康。据研究发现:能力和考试焦虑成负相关,能力强者,考试把握大、信心足、情绪较稳定,焦虑水平低;相反的能力弱者在参考前和考试中信心不足,产生紧张、害怕、不安情绪,考试焦虑高。抱负水平与考试焦虑成正相关,抱负水平高者,目标订得高,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实际能力水平低,考前准备又不充分,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有的高中生抱负水平高,由于过高估计自己,一旦考试受挫,遇到困难问题就会产生紧张不安情绪,影响考试成绩。考试的竞争性强弱和考试焦虑成正相关,竞争性越强的考试,如高考,高中生的焦虑就越高。缺乏考试经验的考生越易产生焦虑。
二、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认为家长应该注意以下“五忌”。
1.切忌制造紧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精神状态影响极大。有的家长在孩子考前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一级战备”状态的气氛,为孩子督战助阵,以示关爱。其实,这样做反给孩子造成一种压抑、烦闷的心态,影响复习和考试。特别是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家长切忌动怒指责,人为制造紧张,而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安慰本已焦躁的心。如“你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错题,相信你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等等。努力让孩子从失利的阴影中尽快走出去。同时也要避免家长过于小心翼翼,如孩子在家时小心地走路,悄声地说话等等。使孩子感到家庭气氛的凝重,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
2.切忌不切实际。有的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如‘排本科一类不读”、‘唯清华北大不上”等等,很容易导致孩子望尘莫及的悲观、失望心理。
3.切忌经常唠叨。家长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不要反复说:‘你用用功呀”、“你要考好呀”等似叮嘱又带几分警告意味的话。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惧怕心理,惟恐辜负父母的期望,思想包袱加重。
4.切忌忽略细节。考试前夕,孩子的身体在大脑的指挥下,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功能上的亢奋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应急状态”,加上用脑过度,孩子很容易出现饭吃不香,觉睡不沉的现象。如调整不好,还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的症状。因此,在考前一段时间,家长应尽量保证孩子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关心孩子饮食起居的每一个细节。
5.切忌急于摸底。孩子一场考试下来,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倦感,需要休息,还要简单复习下一门考试内容,振奋精神投入下一场考试。因此,家长不应当在考试期间,尤其是一出考场便问这问那,过多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关键时刻的责备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信心,而影响下一场考试。因此,一场试考后,重要的是让孩子抓紧时间去“充电”,去温习课本,而不是缠住摸底。
三、帮助孩子做好考后心理调整。 紧张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众多的考生以及考生家长来说,多少可以松口气了。长期高度紧张后突然放松,每个考生都有必要进行积极的心理调整。为了高考时能获得好成绩,考生数年寒窗苦读,连节假日也难得休息,生理、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考前的一年半载更是高度紧张。但高考结束后,有的同学因考得不理想,或是因本身的期望值过高,又背上新的思想包袱,出现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现象,尤其是面对家人或社会上的议论更是烦恼,甚至产生消极厌世念头。这种短暂的心理失衡是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待时过境迁后,心理状态会渐渐恢复平衡。不过,如心理压力过于沉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不利于身心健康了,有的还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应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1.要有落榜的心理准备。参加高考的人都想上大学,事实上不可能人人如愿,所以要做好落榜的心理准备。心理压力对不同的人来讲,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样的挫折,为何有的人感到压力大,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持续时间长,有的人很快就复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事前要有心理准备。
2.要全面看问题。能进高等学府深造,确实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上大学并非成功的推一途径。高考落榜后的学生和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可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做今后的打算。如成绩较好、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复读再考,来年很可能成为迟开的”花朵”;也可以先工作将来再参加成人高考;或拜师学艺、下海经商……
3.要懂得宣泄悲观情绪,学会积极休息。落榜者的心理压力是由情绪紧张波动造成的,而恰当的宣泄有缓解精神压力的功效。建议落榜同学不妨找亲朋好友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或痛哭一场,或通过写日记、大声朗读、大声唱歌、开响录音机来宣泄心中的苦闷。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刚走出考场的考生们还沉浸在一种“应激状态”之中,其身心负荷较重,此刻仅采取蒙头大睡或加倍补充营养的“消极休息”是远远不够的,注重精神调节的“积极休息”才是良扎眼下夏令营很多,适合于工薪族的暑期旅游线路也不少,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让孩子融入大自然,在绿水青山中增长见识,彻底放松自我。同学们也可利用这段时间,自发地组织起来,或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力析能及的临时工作,亦可前往人才市场了解当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避免日后学习的盲目性。此外,欣赏美妙音乐、阅读优秀图书亦是有效的“安神剂”。人生在世,出现逆境是常有的事,逆境不等于绝境,用不着垂头丧气,应重整旗鼓,以坚强的意志和信心去跨越逆境,在人生的大道上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