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你的孩子
2012-5-27 00:00
|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32
赏识你的孩子
先请家长读几段我们摘录的学生来信
“我不敢回家,因为我怕父母那无情的鞭子会随时落下来,打在我身上。其实父亲还是挺爱我的,但是只要我成绩不好,他就马上变脸。母亲就更不用说了,我好像不是她亲生的。以前,她把我当掌上明珠,爱得不得了,可上了初中以后,她便对我十分冷漠,根本就不理我,当我并不存在,只要我一犯错就知道骂骂骂,打打打。”
“我很害怕回家,在上初一的时候我就害怕回家,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初中英语非常不好,每天都被罚写。回家便意味着我有很多罚写;第二,我觉得校园生活比家里多彩多了……尽管我想回家看一下父母和可爱的妹妹,想把学校的事像以前一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分享我多彩的学校生活,但每当我提起时他们总显得有些不耐烦。爸爸不停地说我成绩如何差,以后考不上好的学校如何没出息,也会给他们丢脸等等。我听了就害怕,就讨厌。爸爸总爱用一些’讽刺嘲弄来表达他的心愿。我不能接受,心里非常难受,我变得死沉起来。”
“人们都说家庭是避风港湾,可是对我来说,家庭却是使我悲饬的地方。每次回家父母就吵架,也许是我成绩不算很好的原因吧。谁做了错事他们都会一口咬定是我干的。一次家时少了 100元钱,爸爸凶神恶煞地指着我说:‘拿没有?’‘没有。’一个清脆的耳光打在我脸上。‘拿没有?’‘没有。俄满含泪水,又是一下……”
“我十分在意我的学习成绩,如果偶尔没有得到满意的成绩,我觉得生活暗淡无光,但另一方面,我父母又经常说我不如XX同学努力等,在我耳边喋喋不休,我心里更难受。他们在我遭到挫折打击时,只会泼冷水,雪上加霜,他们只知道埋怨,却没有真正了解我内心的痛苦。我性格内向,有了苦处也不愿对人多说,自己一个人承担,关在小屋里,偷偷地哭,一次又一次默默忍受,心理上一次比一次更加痛苦,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父母除了学习,根本不关心我内心的感受,我不敢和他们谈心,也不愿和他们谈心,他们永远是那么高高在上,对我采取的是高压政策。只要我和我妈有矛盾时,她常爱说一句话:‘你以为你有多了不起,你以为你学习成绩好得很?’每当她说这句话时,我就很受不了,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我也养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我拿着试卷……我已料到了回家的结果:骂、打。如果这样能让我考好,能让我变聪明,我也心甘情愿。由于学习不好,许许多多自己想做的事都被限制了,一年中有97%的日子被强迫在厌倦的书房里。父母的忠告无不时时刻刻在我脑中回想:‘学习搞不好,什么都免谈。”’
“妈妈对我生活的关心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但她却偷看我的日记和信件。每当与她发生口角时,她便会把她所偷看到的内容作为神奇的攻击武器,把尖锐的矛头指向我,有时她可以用这一件武器把我攻得无地自容,当她毫不思索地炫耀完她的‘攻击武器’后,她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我的感受。我的心里真的好恼火。”
家长们,当你看了这些含泪的文字后作何感想?家庭本来是温馨安全的港湾。可在这些孩子的眼里却成了令人害怕的“魔窟”;父母本来是慈爱的保护神,却成了冷酷无情的死对头。也许你会认为这些孩子还不懂事,还不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的确,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爱”一定就是这种监视、斥责、打骂吗?还有没有一种既利于孩子成长又能被他们乐于接受的爱呢?也许你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聋童的父亲,用他的教育方式,让这个聋童在小学跳了两级,能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五千位数字,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这位父亲就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他的教育方式就是“赏识教育”,这套教育方式不但培养了他自己的孩子,还培养了一批早慧聋童,同时也让成千上万的健全儿童受益无穷。今天我就把这套教育方式介绍给家长们。
一、赏识教育能让我们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所中学作调查,他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想不到,谁也说不出来。这位心理学家以为孩子是不好意思说,再三启发动员,孩子们还是说不出来。当然,孩子不可能没有优点,心理学家换了一种做法,让同学们互相指出他人的优点,果然就说出了不少条,并且大体上也能得到同学的认可。为什么他们自己说不出自己的优点呢?这位心理学家找同学个别了解,大家说,平时听见父母说的话尽是:“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某某的孩子多好!”“我小时候比你强多了!”还有更难听的话。在一片责怪、不满之声中,久而久之,孩子也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优点了。
一般来说,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古人说: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看来“责”似乎是一种共通的教育方式。但责之不当就容易让我们走入教育的误区,出现前面这位心理学家所看到的孩子不能说出自己优点的现象。对孩子的指责、不满主要是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或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引起的。很多家长以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出被教育者的不是,就是不断地敲打。所谓“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你看,在大自然中,人同其他动物比,没有马跑得快;没有鸟的翅膀,不能高飞;没有鱼的腮,难以持久潜水自由游泳;负重能力不如蚂蚁;皮厚不如牛;嗅觉不如狗;视觉不如猫;爪牙之利更不如虎豹豺狼,弱点可谓多矣。如果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天天自责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认定自己是最劣等的生物,人早就完蛋了。所幸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就不是这样做的。人发挥了自己制造工具的能力,从而发展了思维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群的能力,终于成为万物之灵,成为主宰地球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责怪牡丹为什么不香,梅花为什么不如牡丹花朵大,葡萄藤上为什么不挂西瓜,荷花为什么不能长在陆地山冈,而是各尽其天性,发展它们的长处,于是才有这万紫千红的世界,百花争妍,美味纷呈。唯独轮到看自己的孩子,总觉得他处处不如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期望值过于单一,要求每一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多数的花朵都成为不合格产品;要求孩子个个都考清华北大也是不现实的。再有就是期望值过高。要来达到目标的速度过快。小草不能成为参天大树,大树也难以速生。要让孩子有成人的成熟老练,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总是拿孩子与别人比也是没有道理的。人各有长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处,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长处。要把所有的长处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是不切实际的,做不到的。即使是长处的那一点,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与人相比,也可能逊人一筹。永远绝对的世界冠军、世界纪录也是不存在的。可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试想,如果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别人怎么办?他们也想“出人头地”,结果还是和别人差不多。在中国的传说中,龙生九子,九子也各有不同的形象和能力。有的呼风,有的唤雨,有的力大无比,有的食量惊人。如果对这九个龙子各以他们不具备的本领要求他们,责怪他们,而不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九个龙子也都不能成材,何况我们的家长们多数自己也还不是“龙”。
有人主张要“蹲下身子’法看孩子,“蹲下身子”就是与孩子平等相处,以平和的姿态、民主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谈。走进孩子心灵,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孩子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让孩子在可实现的奋斗目标上保持成功和自信;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强大动力。
二、常识的奥秘是让孩子觉醒
教育界中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一个大教育家到一所普通的学校一个普通的班级里,很仔细的观察了全班的学生,并走过去摸了摸十几个同学的头,回到办公室,才肯定地对孩子们的老师说,那十几个学生是“好材料”。一段时间过去后,这十几个被教育家模过头的孩子学习突飞猛进,比起以往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令人惊讶。难道这伟大教育家真有看人面相的本事?后来权威一露天机:“其实这十几个学生和其他孩子相比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是随意摸到的十几个,之所以他们获得不一般的进步,来源于教师的特别赏识。”原来教师对权威的话深信不疑,认定这些学生是好苗子,学生得到赏识后也信心十足,干劲倍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可见赏识的作用是多么大啊!
可一提到赏识,很多家长就本能的把它理解为表扬加鼓励,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赏识的本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中国有句古话是:“土为知己者死”。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成年人都需要赏识,从最高领导到一般平民都是如此。比如,年轻的女士或小姐,穿一件新衣服或做了一个新发型,走在大街上,对周围的眼光很敏感。别说当面夸奖,就是~个赏识的目光,她的心里也会热乎乎甜丝丝的。成人如此,何况孩子。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求,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而我们的家长,往往只注重有形生命,却忽视了无形生命。认为只要在物质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须清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但孩子诞生时都很弱小,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都难免有自卑情结。
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尔发生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进发出来,他出乎意料的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
孩子的潜能需要星星之火来点燃。。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永远坚信孩子行,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e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向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三、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以抱怨代替教育,为了孩子聪明,就老说孩子笨;为了孩子快,就老说孩子慢;为了孩子仔细,就老说孩子粗心。…,•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负面情绪成恶性循环,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而赏识教育则是,希望孩子朝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可以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赏识教育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造就父母、教师的赏识心态,落实到孩子学生与父母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
前面提到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吃穿用、身体健康等有形生命的需求,其实,最本质的教育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就是让孩子积极的看待挫折,在挫折中奋起。精神上的升华能把痛苦的感觉转化成前进的动力,获得内心的平衡与满足。这对抵御精神痛苦大有益处。可以说,人格的力量就像一棵大树,在狂风暴雨洗礼之后,仍然能做立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当阳光洒在颤动的树梢上,风雨洗去了蒙蔽的灰尘时,大树会显得更加翠绿和美丽。
有些家长可能要问,那么对孩子的缺点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忽略不管、视而不见?赏识教育并不是忽略孩子的缺点,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这些缺点。回想当我们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时候,哪怕是孩子发育不清楚,走路摇摇摆摆,甚至比不上同龄孩子,我们也会欣喜万分。因为我们相信孩子能行,所以我们能宽容的接受这种差异,允许这种失败,甚至欣赏、享受这种差异,欣赏、享受这种失败。在这种心态中,孩子没有丝毫恐惧感,个个都轻松快乐的学会了说话、走路。而孩子一旦长大了、上学了,望子成龙的家长开始了攀比,不承认差异,不允许失败,怀疑孩子不行,有的家长甚至信奉一个“打”字,或者一个“罚”字,或者一个“奖‘’字,从而走入了教育的误区。
还值得一提的是:赏识教育也要因人而异,对一帆风顺,在顺境中成长,缺少挫折的孩子,单一简单的赏识反而有害。
赏识教育中,典型的教育语言是: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典型的教育动作是:竖大拇指、鼓掌、拍拍肩膀、握握手。
赏识教育是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是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两代人共同成长的教育。牡丹有它自己的艳丽,小草也有它自身的魅力。不管你的孩子是牡丹还是小草,都让我们竖起大拇指吧,相信我们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让孩子在我们由衷的赞美中,坚定、乐观、自信,成为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参考书目:周弘《赏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