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谈语言文字规范化
2011-10-26 00:00
|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86
在纪念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之际,教育部新闻办于日前举行了著名语言学家与记者见面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20家媒体记者与会。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主持。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张世平介绍了“纪念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活动”筹备情况;特邀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和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陈章太、傅永和、李行健、陆俭明等先生介绍了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现将我校51级校友、著名语言学家、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答记者问摘录如下:
中国教育报记者: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规范有三个层次:政府的规范、专家的规范和辞书的规范。我们是搞新闻的,新闻和出版常常要遇见语言文字的规范,特别是在校对、审读的过程中,遇到好多的错误和病句,碰到不规范的用字用词,包括异形词,有时候使我们的编辑感到苦恼。就是说有些辞书现在不一致,再加上有些颁布的法规也不尽完善,所以争议相当大。比如说“标识”就是“标志”,像一些工商和法律部门又不按照异形词表来做,还是用“识”字。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依据?
李行健(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
关于规范,刚才说三个层次,这不太准确。规范的标准只能是我们国家政府部门颁布的,这才能叫做规范标准,至于专家的意见和辞典的意见只能是参考的意见。另外,刚才说到“标志”的问题。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最先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过后由六个部委联合颁布。这个标准已经规范为志气的“志”,不能写为“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公布以前有这样写的。现在有些新闻媒体还没有完全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说1984年8月4日《参考消息》,有一篇报道白云机场的文章,同一篇文章里一会儿用“志”一会儿用“识”,这就是比较混乱的现象。由于这个“识”是多音字,经常是念shí,一些节目主持人把biāozhì读成biāoshí了。这是没有遵守规范造成的误导。另外,简化字在古文里不适用,会不会影响青少年对古文的学习?刚才傅永和先生讲了,翻印古籍的时候可以用繁体字。现在大量的古汉语的文章用的简化字,这不影响我们学习古汉语。最近英国的BBC网络里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前些日子他们访问我的时候说,好像简化字和繁体字成了交流的很大障碍,似乎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误区,首先繁体字和简体字并不是存在两个不同的系统,阻碍了我们的交流。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讲,简化字总表公布的简化字是2000多个,其中1700多个是通过类推简化的,比如说“金”字边的字,都可以类推出来,所以简化字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第二个层面,现在识繁写简,繁简由之,这都可以证明,简体字、繁体字不是不可以逾越的。另外从技术上讲,我们电脑已经可以把繁体字比较好地转化成简化字,也可以把简化字比较好地转化成繁体字。今后繁简字的问题还会统一,逐步统一到规范上来,因为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的通用字就是规范的简化字,但是不能着急,也不能强制,我是有这个信心的。